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2月, 2017的文章

尼波山 - 銅蛇像

圖片
尼波山 - 銅蛇像 世界卫生组织会徽是由 1948 年第一届世界卫生大会选定的,该会徽由一条蛇盘绕的权杖所覆盖的联合国标志组成。长期以来,由蛇盘绕的权杖系医学及医学界的标志。世界卫生组织这种级别的组织如果标志的用法不够典雅会被人嘲笑的。   希腊是蛇徽的发源地,从古到今,蛇徽遍布希腊各地。到了近代,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以及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都用蛇徽作为自己的医学标志。   直到今天,蛇在西方仍是医务工作者的标记。一些医科学校的校徽上有蛇的形象,便是缘于此。在欧洲城市街头建筑物上,常可见到这样一个奇特的标记:一条蛇缠绕在一只高脚杯上,这就是欧洲药店的标志。这种标志与“蛇绕权杖”有异曲同工之妙。   为什么要以蛇为医护标志呢?其实是源自基督教的一个著名典故:原来是由圣经而来。依据基督教圣经《旧约•民数记》第二十一章第九节而来:摩西遵循耶和华上帝的旨意,率领以色列民众离开埃及前往应许之地——迦南。途中,遇到了毒蛇咬他们,死了许多人。“于是,摩西为百姓祷告。耶和华对摩西说 : ‘你制造一条铜蛇,挂在杆子上,凡被咬的,一望这蛇,就必得活。’摩西便制造一条铜蛇,挂在杆子上,凡被咬的,一望这铜蛇,就活了。”于是在基督教兴起之后,“杖上盘蛇”的标记就在西方成为了获得救护的含义了。   民數記 21 章 8 耶和華對摩西說:「你製造一條火蛇,掛在杆子上。凡被咬的,一望這蛇,就必得活。」 9 摩西便製造一條銅蛇,掛在杆子上。凡被蛇咬的,一望這銅蛇就活了 。 經文: ( 民 21 : 4 - 9) 第二代以色列人準備穿過以東地前往摩押,進入迦南地,但被以東拒絕了,所以只好繞道而行。道路艱難,引致百姓再次發怨言,神讓火蛇進入他們中間,咬死了許多人。 火蛇是一種可怕的毒蛇,被咬傷后會發炎,所以被稱火蛇。在曠野這種蛇很普遍,但他們卻是第一次遇見,可見神一直在暗中保護他們。這一次,神撤去了他的保護。當以色列人呼求神時,神吩咐摩西造一條銅蛇,掛在杆上,豎在百姓可以望得見的地方。凡被毒蛇咬過的只要望著那銅蛇就可以痊癒。並非銅蛇有能力治病,而是出於對神話語的信心之一望帶來醫治。當時必定有人不相信這種救法以致死亡。相信的人雖然無法解釋這種救法的原由,但因為神的吩咐,他的信心救活了自己。 這個神蹟同時也是一個預...

迦百農 Capernaum - 彼得故居

圖片
彼得故居 迦百农( Capernaum )是基督教圣地,耶稣称此处为 “ 自己的城 ” 。耶稣离开拿撒勒后,以此为据点,将传教范围不断向加利利四周地区辐射,逐步扎下了根基。因此,迦百农有耶稣第二故乡之称。有不少神迹和重要的事情都发生在这里。例如治好彼得岳母的热病(马可福音第一章第 31 节),在会堂赶逐污鬼(路加福音第四章第 33 节),医治百夫长的仆人(马太福音第八章第 5-13 节),呼召彼得、安得烈、雅各、约翰(马太福音第四章第 18-22 节)和马太(马太福音第九章第 9-13 节),设立十二门徒(路加福音第六章第 12-16 节)等。 1968 年至 1986 年,两位法国考古学家 Virgilio Corbo 和 Stanislao Loffreda 在迦百农发现一座犹太会堂的遗迹,证实是公元 1 世纪的建筑,他们相信这是当年耶稣在迦百农教训人的那座会堂 ( 马可福音第一章第 21 节 ) 。 遗址在加利利海边,像一个大花园。首先看到的就是中间的一座教堂。 ​      这座教堂很特别,外观就像一个体育馆。 教堂内部的格局也有点像体育馆,四面窗户,宽敞明亮。中间用铁围栏圈起,正面是圣坛,三面是阶梯座椅。有一位女士跪在铁围栏前祷告,我走过去看,原来围栏里面是迦百农遗址的一部分。 据说,这里就是彼得的故居。原来这座教堂架空建造在遗址的废墟上。   在海边有一座彼得( Saint Peter )的铜像。铜像下面刻着的是: “ 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 -- 马太福音 16:18” 。 ​ 彼得的脚下有一条鱼。彼得是谁?彼得是耶稣十二门徒之首。天主教会认为他是第一代教皇(约 33 年~约 64/67 年)。 彼得出生在加利利湖边的一个渔民世家,是一个普通渔夫。可是当耶稣来到加利利湖的时候,因着神的指引,他认出耶稣是神的儿子,于是他义无反顾地跟随了耶稣。《约翰 21 章》所记,耶稣三次对彼得说: “ 你喂养我的羊。 ” 这里说的 “ 羊 ” 是指信徒。三次说的是不同年龄的羊。 第一次是喂养我的小羊,是指刚信主不久,听道学习比较短浅的信徒,要喂养他们,属于婴儿期,需要喝奶,喝灵奶。 第二次是牧养我的羊,是指信主时间长一些,他们能...

他泊山 Tabor

圖片
他泊山 Tabor 與變像紀念堂   他泊山,位於伯珊西北方約 23 公里,耶斯列之北約 15 公里,拿撒勒城的東邊約 9 公里,是一個饅頭狀的石灰石駝峰山,海拔為 588 公尺,高出附近的地面約有 450 公尺,所以是一個廣大平原中相當突出而壯麗的景觀,有大地之「臍」的美稱。它是米吉多平原的一部份,也是加利利地區的起點,山下有從夏瑣而來通往米吉多的國際大道,所以是一處很具有軍事價值的據點。山中叢林茂密,山頂約有長 1200 公尺,寬 410 公尺的一片平地。 在列王時期,這裡可能已建有一些神廟 ( 何 5:1) 。經考古學家證實,在山頂四週殘留有一座主前八世紀神廟的廢墟,約在 218 BC ,由 Antiochus 在此山頂築城設防的遺跡;四世紀康士坦丁大帝的母親海倫娜王后,在山頂建了第一座教堂,十字軍時代加以擴建,並築圍牆,但大殿卻在 1211 BC 毀於埃及回教徒之手;十七世紀, 約瑟夫在此建有碉堡一座;十九世紀時,希臘東正教建有修道院。 1924 年有天主教方濟會在歷代教堂的遺址上,建了一座新的教堂,即是「變像紀念堂」,因在傳統上皆認為主耶穌曾在此山變像。 士 4:6 女士師底波拉令命巴拉率領一萬拿弗他利人和西布倫人上他泊山去,到時候他們下山攻擊西西拉的大軍,結果大勝。 士 8:18 米甸人在他泊山殺了基甸的弟兄。 耶 46:18 耶和華形容尼布甲尼撒王來的勢派,必像他泊山在眾山之間。 何 5:1 審判要臨到你們,因你們在米斯巴如網羅,在他泊山如鋪張的網。 申 33:19 中所指之山,應是他泊山。  

該撒利亞劇場 Theater of Caesarea

圖片
該撒利亞劇場    該撒利亞劇場在五十多年前被意大利的考古學家挖掘出來,經過修復之後已對外開放,裡面可容納約四千名觀眾。 1961 年意大利的考古學家安東尼弗羅法 (Antonio Frova) 在此劇場裡發現了一塊石碑,上面刻有羅馬總督彼拉多 (Pilate) 的名字,而耶穌就是被彼拉多審判、定罪及釘十字架。因此,我們來到該撒利亞,不要錯過觀看這一塊刻有彼拉多名字的石碑。 ( 註:原來的石碑被保存在耶路撒冷的以色列博物館,現展示在劇院前的為複製品 ) 。城東有一座可坐三萬人的大型競技場,約建於主曆第二世紀,但在第七世紀,被入侵的阿拉伯人夷為平地。又在一座靠近海邊的古代圖書館遺蹟,發現若干銘版,其中一段羅馬書 13 章 3 節的希臘經文,十分寶貴。   又在 1976 年的考古發掘,首次發現司特頓堡 (Straton’s Tower) 的遺蹟,印證了猶太史學家約瑟夫的記載說,該撒利亞是在一希臘城堡旁建造。